fbpx

为何内疚让我们止步不前,如何打开内疚的枷锁


如何应对内疚情绪

导读:你是不是有过这种经历,在家里会对妈妈发火,发完火后往往感到内疚,觉得自己确实不应该那么做。如果你感到内疚,不要担心,这是一种良性的内疚,它会让你学着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调整与妈妈的相处方式。这样的内疚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是有益的。不同的内疚作用于我们的心理,让我们了解他管理它。

加拿大精神分析学家唐 · 卡维斯认为有两种类型的内疚: 惩罚性内疚修复性内疚。 卡维斯认为区别内疚的类型对于心理健康是必不可少的。 他提醒我们,弗洛伊德对罪恶感没有区分,只提到“超我”引起的懊悔,超我反映了从父母、老师和社会中学到的道德感。 卡维斯提到,问题在于我们从社会中学到的价值观通常包括偏见态度,如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和恐同症。
惩罚性内疚是一种自我施加的惩罚形式,即敌意转向自我,这导致了自我破坏和其他自我限制。 我曾接到过一个个案,他因自己不自信前来咨询。我们探讨到最后,发现他不自信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内疚。他曾做过一些对不起妻子的事情,这让他时常感觉很内疚。因为内疚,他开始自我贬低。因为内疚,也让他觉得不配拥有现在的一切。他时常有着要去放纵自己的冲动。
而修复性内疚,也就是梅兰妮 · 克莱因所说的“抑郁性焦虑”,可以帮助心理发展。例如,对妈妈发完火后感到内疚,就会学着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调整与妈妈的相处方式。这样的内疚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是有益的。

克莱因是一位英国精神分析学家,她观察儿童的游戏,并描述了婴儿时期爱与恨之间的主要冲突。 出生后,孩子开始了与主要客体(妈妈)之间的关系,更具体地说是与妈妈的乳房之间的关系。 克莱因和她的追随者把客体关系看作是情感生活的中心。
婴儿出生后的前三到四个月,婴儿希望母亲的乳房能够抑制饥饿感,得到喂食带来的快乐,得到母亲的安全感和爱。 但是,当这些期望得不到满足时,无助感和愤怒感就会接踵而至。 克莱因认为,婴儿有咬、撕咬和摧毁坏的乳房的幻想——这是沮丧的根源。 这种攻击性反过来又引起无意识的内疚和迫害性的焦虑。 克莱因说,这种攻击性和内疚感会刺激孩子在出生后第一年产生一种想要补偿的冲动,这种冲动就是“修复和做好事”的冲动,“把他在幻想中剥夺的美好东西还给母亲”,这些不同的感受是每个婴儿在情感环境中与主要照顾者斗争的一部分,并且在成年后某些行为的发展中扮演着一部分角色。
对于克莱因来说,想要修复对于发展体验爱和接受他人和外界的爱与善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这种修复的动力也转移到成年后的建设性追求,比如艺术创作和其他创造性活动,不同于最初与主要照顾者的互动。 正如克莱因所理解的那样,一个人对修复的渴望,以及重新发现我们早期母亲的身体——它的丰富、养育和供应——“在创造性艺术以及人们享受和欣赏它的方式中也是最重要的。”
无论是在婴儿期还是成年期,修复性内疚是情感成长的标志。它包括一个人对另一个人造成了伤害,然后努力修复伤害,恢复关系。 这不同于惩罚性内疚。 卡维斯解释了两者的区别: “如果我伤害了某人,而他在流血时我在自我鞭笞,这就是惩罚性的内疚; 但如果我放下皮鞭,伸手拿起急救箱,开始为他包扎,这就是修复性的内疚。” 惩罚、内疚集中在自我身上。 相比之下,修复性内疚关注的是他人的幸福。

在成年人的生活中,修复性内疚会导致道歉、补偿行为,以及其他基于对他人关心的回复努力。 修复性内疚并不会让人感到羞耻或绝望。 相反,它是通过同情和良心来暗示的,这更像是一个好父母,而不是皮鞭。当一个人伤害了另一个人,而不是攻击或贬低自己,按照卡维斯的说法,内心是“悲伤的,关心的,并且总是希望一个转折点。” 我们需要少一些惩罚性的内疚感,多一些修复性的内疚感。
卡维斯提出了一个关键点:惩罚性内疚会对修复进行防御,它阻止人们承认错误,治愈历史的创伤。为什么承认自己的错误会如此痛苦呢?因为承认自己的错误会带来自尊的受伤。承认错误会把自我归结为是全部错误的,看不到自身也有善良的方面,陷入了完全道德败坏的自我形象。 这种心理状态被克莱因描述为“偏执-分裂”的位态,它伴随着惩罚性内疚感而发展。这种情况是最早的婴儿所特有的,它把世界看成是对立的。 这种心态使用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将自我和他人分割成绝对的“好”和“坏” 。惩罚性内疚保护我们不受这种伤害,不会完全失去自我。卡维斯建议我们不要退行到婴儿时期的早期情绪状态,而是能够意识到我们的内疚感,不再积累内疚。

那么,在了解内疚的动力学解释后,我们该如何从惩罚性内疚中解脱呢?我们可以从几部电影中得到一些启发:
一、重新经历事件,并进行自我疗愈
让人产生内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个人觉得自己该做的事情没有做,或是做了不该做的事。
如,在电影《不可思异》中,一天快递员唐力果开着车带着女儿一起去送快递,当时他上一栋楼去送一个快递,五分钟后,当他回来时,却发现女儿已经出了车祸,倒在了血泊中。他的内心非常地悲痛和内疚,以至于在后来三年的时间里一蹶不振,老婆也和他离婚了,公司也因为他这样的情况受到影响。唐力果觉得自己应该看好孩子,但他却没有看好,孩子才出了车祸。所以,在事故过后的三年里,他一直活在内疚里,并时常念道:“就五分钟的时间,我应该看好她的。”
后来,唐力果在外星人么么哒的帮助下进入了一个异次元空间,在那个空间里,他看到了女儿出事故时的全过程。他还在那个空间里弥补了他的一个遗憾:答应女儿不再那么频繁地加班。最后,女儿要上厕所,他抱着女儿满大街地找厕所。在那个异次元空间里,他还和女儿对话,在知道女儿在那里并不孤单并且过得很开心后,才放心地离开。从那个空间出来后,他就放下了内疚,从丧女之痛中走了出来。
其实,上面的那个过程就是唐力果自我疗愈的过程。所以,当我们也因为类似的事情而感到内疚,我们也可以在想像中重新经历一遍那个事件,然后对自己做一些自我疗愈的工作。

二、理清到底是谁的责任
一个人会感到内疚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将事情发生的原因全部归到自己的身上,如,《我的少女时代》中的徐太宇,一次与两个同学在海边玩。他接受了一个同学的提议:“两分钟之内谁游得更远,谁就赢了”。于是,他就和那位同学来了一场游泳比赛。不料那位同学游到一半时溺水身亡了。他的内心非常地内疚和自责,觉得如果不是他答应和同学比赛的话,他的同学就不会死。从那以后,徐太宇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从“资优生”变成了学校里的“小霸王”。徐太宇将同学的死归因于自己与他比赛。
那徐太宇是如何放下内疚,做回自己的呢?林真心对他说:“就算重来一次,马思远还是会选择下海。就算你不和他比赛,他也还是会下海。那是他的选择,你不应该为他的选择负责。你现在变成这样也会让他很不爽的,请你做回徐太宇!”听到这些话后,徐太宇才放下积压在心中多年的内疚和自责,并在想像中和马思远道别。此事件也就此在他心中完结了。
所以,当我们因为一件事情一直感到内疚,无法释怀时,可以冷静地想一下:这件事情真的全部是因为我的原因造成的吗?

三、用实际行动去实现自我救赎
如果有些事情确实是因为自己做错了,给别人造成了伤害,那就要勇于承担责任。最好的情况,就是找到对方当面道歉,请求原谅。而更多的情况是,很多的人在那个让自己感到内疚的人面前是无法表达的,又或者是已经没有在他面前表达的机会了。这时,该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找个安静的地方让自己静下来,想像对方就在面前,然后把积压在心中许久的愧疚和相关的想法通通表达出来。表达完了之后,想像自己变成了对方,去感受当对方听完我们的表达后会有什么感受和想法。就这样来回地沟通,直到对方表示原谅,同时你也原谅了自己为止。这个方法和与父母和解的方法是一样的,其实只要是人际关系上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去达成一种和解。
而关于忏悔,我觉得有两个方法是比较简单且有效的:一个是佛家的忏悔文:“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另一个是“零极限”的四句真言:对不起,请原谅我,谢谢你,我爱你!
希望以上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如果在努力后还是无法摆脱内疚,建议你找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帮助你。

有效情绪改善课程50分钟


References
Carveth, Donald L. Psychoanalytic Thinking: A Dialectical Critique of Contemporary Theory and PracticeRoutledge, New York: 2018.
Klein, Melanie, and Joan Riviere. Love, Hate and Reparation. Norton, New York: 1964.

 

 

 

您可以发送消息,倾诉心声

​心理服务   移动在线  贴心又安心

 +1 32​36779669

上一篇:
下一篇:

评论